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盘活库存 » 返回
盘活库存

去产能去库存压力不大 上海发力工业新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12
  避免产业空心化,力保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目标
  工业,成为上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战场。
  5月1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与其他地区不同,上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并未聚焦去产能、去库存,而是聚焦在了工业,希望成为全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着力工业新格局
  根据各地出台的方案来看,一些地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采用“1+N”模式,也就是1个总体方案+N个专项实施方案。比如广东省率先发布了《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行动计划。
  不过,也有一些地区直接出台了专项实施方案,比如甘肃省出台了3个实施方案,分别针对房地产去库存、金融支持企业去杠杆、工业领域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做出安排。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表示,上海的情况确实不同,钢材、水泥的去产能压力不大,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也不是很大。“我们研究下来,就是聚焦在工业上。”陈鸣波说,这将是上海后十年工业新的格局的开始。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有条件、有基础、更有责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制造业成为全球竞争新焦点。一方面,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加快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这对上海工业形成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
  与此同时,在新常态下,全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日益紧迫。
  近年来,受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和自身结构调整等影响,上海工业增速明显降低,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2%,但工业质量效益仍保持较好水平,2015年工业利润率、利税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和3.7个百分点。
  2016年一季度,受需求不足、结构调整以及限产压库等因素影响,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7049.2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降幅同比扩大3.0个百分点。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4645.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2%,降幅同比扩大2.9个百分点。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高质量、可持续、有活力的工业发展格局,争当全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具体目标则是,工业规模和比重保持合理区间。工业筑底企稳格局尽快形成,制造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比重,2015年为26.9%,2020年则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要从2015年的15%,增加到2020年的20%左右。
  与此同时,工业供给结构显著优化。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形成1000项左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大的工业精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涌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更加顺畅。
  “有增有减”保25%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上海首 次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5%的指标,也是上海近年来第一次明确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出要求。
  之所以强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全球看,很多国际经济中心都保持一定的制造业比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纽约、伦敦等大都市再次重视制造业发展,以避免产业空心化。
  与制造业比重下滑相对应的,是上海的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攀升。2012年这一指标首  次突破60%的重要水平线;到2015年继续攀升至67.8%,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陈鸣波说,25%这个数字本身,更多是表示了一种决心,就是上海的制造业一定要保持在一定的比重。
  按照上海“十三五”GDP增速6.5%推算,这一目标意味着,2020年上海的制造业产值要达到3.8万亿元。“现在是3.3万亿元,还需要增加5000亿元。”陈鸣波说。
  根据估算,这5000亿元的增量,一是通过发展存量实现——乐观预测,可以增加3000亿元;二是引进增量,大约可以有4000亿元的产出增量。与此同时,还要实施主动减量,通过启动50个左右重点区域结构调整,实现若干重点行业整体调整,累计减少工业产值2000亿元。
  确保先进制造业用地
  土地是上海当前面临的一大资源瓶颈,建设用地总量负增长是“十三五”时期的一条底线。而要发展工业,就意味着必须确保一定的工业用地。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岑福康介绍说,对于先进制造业用地,会进行充分保障。上海正在开展先进制造业用地的永  久性保护划定的工作,要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的用地需求。
  目前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接近规划天花板,新增用地空间非常狭小。截至2014年底,上海全市建成区面积3124平方公里,与规划规模3226平方公里相比,只有102平方公里的空间。
  此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曾表示,在土地利用问题上,上海已经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城市发展进入资源“紧约束”阶段,必须转型升级。
  “正在编制的2040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中心城区会保留少量工业用地,郊区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15%~20%。”岑福康说。
  《实施意见》提出,要保障重点项目合理用地需求,通过市统筹指标、区县工业用地减量化腾挪、建立工业用地储备库等,确保重点工业项目用地。
  还要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政府责任和非政府责任两种情况,明确处置闲置土地的相关要求。综合运用财税、环保、安全、信用等措施,倒逼企业盘活存量低效用地。
  同时,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限出让,一般工业项目最 高出让年限为20年,对经认定后的重点工业项目最 高出让年限可以为50年。
  此外,104、195和198区域也会建立联动机制。在保持104区块(上海现有的104个规划工业区块)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支持部分104、195和198区域有进有退、动态调整、优化布局。在坚持“195区域(规划产业区外、城市集中建设区以内的现状工业用地)以转型为主、198区域(规划产业区外、规划集中建设区以外的现状工业用地)以复垦为主”的原则下,对符合产业导向及规划和环保要求、发展潜力大且确有改造升级需求的现状工业企业,允许开展技术改造。
  国企是工业供给侧改革主体
  《实施意见》同时指出,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供给侧改革。
  具体来说,就是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优化国有企业战略布局。
  同时支持国有企业通过激励职工创新、开展创业投资、创办众创空间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陈鸣波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的国企改革,目前上海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正在成倍上升,预计再过一段时间,上海国企的创新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国企在上海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约1/4,制造业大部分又是国企,因此国企供给侧改革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陈鸣波对记者表示。
  上海是国资重镇。2015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100.62亿元、利润总额3130.56亿元,累计资产总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7.1%、18.8%和21.9%,继续保持全国地方省市第一。
  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显示,上海国资系统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地方省市国资委和计划单列市系统企业的1/10、1/8和1/5。2015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缴纳税金占比均超过全市20%。
  《实施意见》共提出了27项重点任务。近期,上海还将抓紧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确保政策及时落地。
分享到:
同类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