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会刊 » 行业资讯 » 返回
行业资讯

扩张背后"过剩"露头 400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谁消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8  来源:中国库存信息  浏览次数:6
  【本刊讯】 据新华社报道,在对外贸易经济的拉动下,国内船舶工业向好的态势已引起多方关注。但与此同时,造船能力"过度扩张"的势头也开始急剧显现。
  根据有关方面汇总的统计数据,如果目前各地规划的造船建设项目都付诸实施,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超过4000万载重吨——这一数字超出我国规划目标近一倍。
  针对国内造船能力快速扩张的势头,国防科工委一位负责人日前发出警告:"如果市场需求回落,造船供需矛盾将会凸显,有可能引发过度竞争。
  "高峰"之中藏隐忧
  国内造船热的迅速升温很大程度上源自世界船市的诱人景象。
  数据显示,2006年全世界造船完工量7440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14160万载重吨,均创出历史新高。同时,新船价格指数也居高不下,成就了世界造船史上名副其实的高峰年。
  在国内,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物流中90%以上依靠船舶运输。2006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56亿吨,增长15.4%。国内几大航运公司  日前提出,"十一五"期间拟在国内购船2000万载重吨。
  在兴旺的船市刺激下,国内的造船能力开始快速扩张,特别是我国沿海的山东、浙江、江苏和辽宁等地,投入巨大热情发展造修船业。
  根据各地公布的雄心勃勃的造船规划:到2010年,上海、江苏将分别从现在542万、328万载重吨扩张至1000万载重吨的规模;辽宁、浙江将分别从现有的246万、117万载重吨发展至650万载重吨;山东也将从现有的30万载重吨快速攀升到600万载重吨……
  扩张背后"过剩"露头
  但在火热的船市之下,种种隐忧已经浮出水面。来自中国船舶工业综合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表明,目前,日本、韩国等传统造船大国的造船能力都接近3000万载重吨,且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发展。2010年世界造船能力将接近1亿载重吨,远远超过全球新船市场年均6500万载重吨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国内各类造船建设项目大干快上的同时,产能过剩的迹象已经清晰显现。
  "如果各地规划的建设项目都付诸实施,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达到4000万载重吨以上,超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近一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按此计算,全世界造船产能可达到1.15亿载重吨,大大超出实际需求。"
  一些专家指出,目前国际船市已连续数年高位运行,向下调整的压力逐渐增强,而且这种回调可能恰逢我国造船能力的集中释放。一旦船价下跌,在韩国、日本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我国大量的过剩产能会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必须正视的严峻事实是,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船厂开工率普遍不足,骨干船厂经营困难等将接踵而至,船舶工业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大起大落的风险。
  多方着力遏制"冲动"
  业内人士指出,造船设施的投资属于沉没成本,一旦投入难以退出。当世界造船业进入低谷时,必将出现大量船台船坞闲置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并对国家金融安全和投资人的利益构成威胁。
  事实上,造船企业通常占用大量的优质岸线,这些岸线一旦用于造船将难以改为他用。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说,各地政府和船舶界应深刻认识船舶工业产能过剩带来的危害,避免重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世界船市进入低谷,许多船坞被迫封存的旧辙。
  专家同时指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国内造船业更需要建立全行业风险预警机制。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我国造船业将蒙受近20亿元的汇率损失。
  据悉,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研究相关政策,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造船能力的过快扩张。
分享到: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