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产能过剩 » 返回
产能过剩

低水平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服装内销高增幅背后存隐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01  浏览次数:3
   【本刊讯】 最近两年,服装类消费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大幅增长,出现了历史少有的高增幅,但与销售总额高增幅形成反差的是,我国的衣着类商品价格指数却持续走低,连续几年的下降都在两个百分点以上,2004年的下跌幅度曾缩小至1.5个百分点,2005年又再度扩大至1.7个百分点。如何提高有效供给,仍是业界需要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由以产品价格为核心的数量竞争向以产品品牌为核心的价值竞争的转型,非零售类衣着消费价格有所回暖。农村消费势头值得关注,特别是农村服装零售价格指数已经接近100,说明农村服装消费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另外,在大型零售商场销售的中高档品牌服装价格仍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005年服装的平均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29%,比2002年提高17.95%,可见,在满足不断扩大的农村市场和中高档产品需求方面,我国服装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
  在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提下,衣着类价格指数持续走低,主要原因是我国服装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低水平产品生产能力依然过剩,中低档产品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局面长期存在。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纺织业过度膨胀的危险,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限制政策,但对投资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民间投资持续扩大,部分项目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了服装产品的市场空间同生产能力之间存在落差。
  在商务部调查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不断,甚至欧美恢复对我国部分纺织品设限,出口风险加剧和利润空间降低,迫使部分出口型企业开始转作内销。同时,国际服装品牌企业也加速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这些新的竞争者多集中在中、高档服装市场,使得国内品牌服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也是造成价格指数再度下滑的重要原因。
  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内需和不断提升的层次需求,服装市场呈现出个性化竞争、服务竞争甚至科技竞争等高层次竞争的趋势。价格战固然还会打下去,但是,寻求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培育品牌文化、差别化的市场策略才是长远的出路。
分享到:
同类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