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产能过剩 » 返回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对金融业影响有多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21  来源:中国库存信息  作者:程瑞华  浏览次数:7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口径,目前我国有11个行业,主要是钢铁、电解铝、汽车等,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压缩这些行业过剩的产能,将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对于这些行业过剩产能的压缩,必将对整个经济乃至金融形势产生深刻的影响。 
  过剩行业加大金融信贷风险 
  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都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一轮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2003年开始的贷款高速增长推动起来的。2003年下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速一度高达24%。大小银行为做大当时的不良贷款率的分母,降低不良贷款率,大多积极放贷,极大地鼓舞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众多投资项目蜂拥而上。尽管政府随即出面打压,信贷高增长仍惯性运行了一年多,到2004年下半年,贷款增速才降至20%以下。   
  此时,持续高投资已累积了相当的过剩产能。 
  从2003年至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维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有些行业更为突出,例如,近年来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高峰值甚至接近了100%,出现投资空间的过度"透支"。2005年执行的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使"慎贷"成为银行业的主旋律。据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机构新增贷款从2003年的3万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2.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幅持续下降,从2003年的增长30%,下降到2005年的增长16.2%。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2006年将继续通过审慎监管措施控制信贷,以大力压缩过剩生产能力。 
  前几年快速扩张的产能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由于严重供大于求,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的已经跌破成本;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企业数量增加。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七大行业被认为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部门,市场持续恶化,企业景气指数下降,利润空间大幅度下降甚至全面亏损,造成了一大笔银行呆坏账,金融信贷风险增大,这部分贷款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稳定一大因素。现在,银行已冷静下来,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只能在短期内降低不良贷款率,长期来看,只会继续加重不良贷款的压力。此外,随着2005年银行业改制上市步伐加快,银行加大贷款审查力度,不良贷款率已降至为9%以下。2006年是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有充分理由继严把贷款质量关,降低不良贷款率。 
  宏观调控为产能扩张"降温" 
  2005年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有两条主线引人关注,一是"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二是与之相对应的,银行新增信贷规模收缩,贷款重心向中短期转移。从政府下决心缓解产能过剩、严防投资大幅扩张的态度来看,银行信贷规模在2006年难有大的突破。
  目前,从政府到研究机构、学者已对遏制产能过剩形成共识,以求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劣汰达到扶优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钢铁、电力、水泥、煤炭、汽车等行业开始严密关注政策动向。无论相关行业的调控政策是否出台,可以肯定的是,2006年这些行业投资增长规模将受到严格监控。为应对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景气下降,熨平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仍是严防投资过快增长,而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出台信贷上的引导政策,为产能扩张"降温",考虑到银行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预计2006年银行"紧信贷"的格局仍将延续。 
  金融机构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及人民银行、银监会作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重大决策,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效益,严控热点行业信贷过快增长,加快风险控制系统建设,坚决纠正各类违规问题。  
分享到:
同类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