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会刊 » 要闻聚焦 » 返回
要闻聚焦

商品大集现象研讨会在京召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3  来源:中国库存信息  浏览次数:28

  (本刊讯)2013年4月6日,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毛德鼠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应邀参加了由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商品大集现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频、北京市商委处长王洪存、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周卫中、北方交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冯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赖阳、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杂志社社长金陆成、北京劳动与社会保障职业学院副教授屈冠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王凤宏、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副主编赵鸿文、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五棵松大集代表有北京皓跃中天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鲍鑫毳、副总经理戴文忠,以及商户代表北京世纪享雄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泰延。还有来自新华社、国际商报、中国商报、北京商报、新京报、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等。
  毛会长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发了言,谈及以下体会:(一)生活资料类库存商品已成为“商品大集”的主要销售对象之一。库存积压商品并不是旧货,也不是次品。从某种程度讲,它和正货商品没有区别,只是进入市场的先后而已。它的价格相对于正货较为低廉,满足了消费者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心理需求。(二)商品大集与库存商品展销会类似,为供需双方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有益平台。毛会长在25年前(1988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库存积压商品批发站,先后举办了十余届库存交易会,他认识到:南方的库存积压不等于北方的库存过剩;中国的积压物资不等于国外的滞销。商品大集同交易会一样,使很多厂家拓展了销路,盘活了库存。(三)商品大集现象的存在具有其必然性,是长期存在的,农民工、工薪阶层、弱势群体、中老年消费群体需要这个市场,中小企业难于参加全国交易大会,更适合低价场租费用,因此,也需要这个市场。所以说商品大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北京工商大学洪涛教授指出,现在我国正在由快经济向中速经济、慢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特别是过去一年商品库存急剧增加,厂家的商品急需寻找商品渠道。以“大集”的形式在大型购物中心或专业场所交易,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商品成本,盘活了企业的库存,也是进一步落实中央政府多次强调的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方针。应为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固定平台。
  据悉,从农村的“赶集”演变而来的“商品大集”自2009年在北京出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业态,它具有便利卖、便利买、讨价还价、品种多、价格低的特点,在2012年网购火爆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较为著名的是利用五棵松奥运场馆的空地,搭建起的五棵松大集。五棵松商品大集的商户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源头厂家,三分之一来自尾货大户,还有三分之一为其他经营特色的个体商户,所经销的商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很多商品不仅实用,而且很有特色。《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旧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发展库存积压商品销售。“商品大集”正是一个突破地域的促销平台,已经成为盘活企业库存商品的重要渠道之一。
分享到: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