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会刊 » 行业资讯 » 返回
行业资讯

站在全行业看电解铝发展 谨防产能过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18  来源:中国库存信息  浏览次数:2
  【本刊讯】  早在2005年时,由于居高不下的铜价影响,铜产业兴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增改扩建热潮,涉及铜冶炼、加工等多方面的投资层出不穷。事实上,这场扩建运动早在2003年就已经有了苗头,当时由于国内建设需要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新增了很多项目,大规模的投资增长源于行业内对市场的看好。铜等有色金属的冶加项目从申报立项到开工建设再到建成投产,一直到达产达标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一时之间还不能完全显现出产能与市场之间的供大于求,加之去年今年铜价在振荡之间持续走高,铜及铜产品的销路不成问题,所以种种问题尚未完全显现出来。
  而电解铝行业则没有那么幸运。不断提升的国际氧化铝价格导致2005~2006年度全国的氧化铝行业大清洗,大面积的亏损不仅源于氧化铝资源受制于国际垄断寡头,更在于国内企业的盲目跟风。大投资的氧化铝项目不断涌现,甘肃省的电解铝产能远大于省内的铝加工能力,电解铝企业都维持着薄利或者微利状态。之所以至今仍能存活,很大原因是因为国内其他省份的铝加工企业还需要原料,这种产能危机被转移到下游。
  但根据目前的国内电解铝在建项目的情况,一旦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也提升了相应的电解铝产能,地缘上不具有优势的甘肃电解铝企业就面临着原料、运输、价格、能源等劣势了;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青海、陕西这些西部省份,这两个省的电解铝能力甚至远远超出铝加工能力。而且,冶炼企业不同于加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下,外在条件雷同的情况下价格主要取决于原料和电价。内陆省份路程远、运费高,电价在国家的调控下已不具有优势,综合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将不断地降低。
  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不单会影响电解成本,还会增加运输成本;而国内的铝土矿资源不足,不能完全实现原料供应,其价格也在不断地攀升,国内新建的氧化铝产能中大部分采用拜耳法工艺,主要依赖进口铝土矿进行生产。氧化铝企业不堪重负。这种风险必然由下游电解铝企业承担,氧化铝涨价理所当然。这在今年下半年的价格上已经有所显现,同时根据国内供给现状,氧化铝价格高位运行必将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这就给国内日渐增大的电解铝产能出了个难题。破解原料涨价迷局,要么寻觅稳定可靠的氧化铝来源,要么闲置部分产能。前者致使很多企业向行业中心大企业集中,出现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后者则已经有了现实的例子,曾有一度很多规模不大的电解铝企业产能闲置在三成左右,甚至部分企业不得不停产。
  行业内的重点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集群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合理的安排布局,可以避免运输成本的增加,同时淘汰技术落后、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此基础上依靠大企业集团的经济优势,购买高科技设备超大型预焙槽,实现技术升级;利用科技优势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的突破;利用企业集团的规模开展在国际市场的购销,降低成本、提高价格。这种在国家扶持下进行的企业集团化发展,目的是优化整个铝行业的结构,控制电解铝产能的进一步扩张。
  然而总的来说,国际的氧化铝价格势必会不断上涨。以目前国内的生产建设发展势头来看,对含有色金属在内的所有建设材料的需求量还将继续加大。国际有色金属寡头看好中国市场的需求,严密地控制着铝土矿、氧化铝的价格,而国内的矿山资源远远不够支持电解铝产能。产能过剩的电解铝行业不得不求助于国外资源,这会对整个国内的有色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去年国内电解铝行业产能达到1030万吨时,被闲置的生产能力已经有260万吨;尽管随着国际国内铝价的不断上涨,闲置的产能重新被发挥出来,但也正是由于涨价的原因,电解铝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反弹,此次反弹甚至已有过度扩张的迹象。根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到明年8月份前后,部分在建的电解铝企业投产后,产能盲目扩张的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解决之道在哪里?国内的建设速度发展较快,对铝制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铝加工产品需要铝锭作为原料,而原铝是电解铝行业的产品,因此电解铝整个行业的发展预期还是比较好的,关键在于要合理地控制全国的电解铝规模,防止盲目投资,发展下游产业,加强矿产开发、减少原铝大量出口,这实际上也是对能源和资源的外流进行控制。
  原料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勘探国内铝土矿资源,增加后备资源,同时最好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海外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提升低品位铝土矿利用率。这样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原料价格受制于人,但多少也能缓解原料紧张。
  但最为关键的是,要站在国内整个行业的角度上看待电解铝发展,遏制跟风冒进的盲目发展势头,规范铝项目投资行为。如果原铝价格继续上涨,必然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盲目扩大产能,对这种企业必须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其投资行为予以控制。 
分享到: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