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会刊 » 盘活库存 » 返回
盘活库存

流动性过剩如何"变废为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21  来源:中国库存信息  浏览次数:3
  站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来思考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其实短期内根本没有根治的良方,因此当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如何让过剩的资金供给"为我所用"。
  今天,A股旺盛的做多动力将会迎来一次严峻的考验:建设银行将登陆A股市场、中国神华将发行700亿规模的新股,同时25日又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缴款日期,将一次性冻结资金1500亿左右。
  资本市场和任何市场一样,永远受制于供求关系的规律。进入9月份以来,伴随着大型海外蓝筹公司陆续回归A股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建行、中海油服、中国神华、中石油,一个又一个大盘股的回归,不仅在总量上,而且在发行频率上也一环紧扣一环。比如就在今天,建行刚刚在二级市场上市,神华就开始在一级市场发行,其结果就是让刚刚解冻的申购资金毫无喘息之机。
  这样的发行频率安排充分体现了管理部门对于A股市场的态度,那就是通过实现资金与筹码的供求平衡,让有些疯狂上扬的市场暂时缓缓脚步。与之前曾引发强烈争议的行政性调控政策不同,加大新股发行的调控属于市场化手段,因其符合市场规律而不会引发市场非常规的剧烈波动。
  更为关键的是,A股调控思路的变化,反映出的是管理部门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态度变化。之前,一提到"流动性过剩"这个话题,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学界,多视为其是洪水猛兽一般。认为过剩的资金供给带来的只是股市、楼市的非理性上涨、通货膨胀等等问题。因此,为了让这些问题消失,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进行控制和打压,让过剩的资金不再"肆虐"。其实,这样以"堵"为主的思路,根本无助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化解。从中长期看,中国消费不足而储蓄过多的经济背景将持续,产业结构上以外向型制造业为主的格局也将继续。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内需短期内难以实质性启动,对外出口就成为旺盛产能的必然选择,由此引发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外贸易顺差的持续,热钱和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最终才形成所谓的流动性过剩。
  站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来思考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其实短期内根本没有根治的良方,因此当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如何让过剩的资金供给"为我所用"。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而言处于资金缺乏,而不是资金过剩的格局当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在央行为流动性过剩发愁的同时,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却丝毫没有被解决的迹象,这岂不矛盾?因此,所谓的流动性过剩"肆虐",其实只是由于金融中介机构不发达所导致的,由此使得资金无法流到应发挥作用的地方。
  流动性本身本无错,关键是如何"变废为宝",其中资本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至关重要。适度的资金供给过剩导致股市泡沫未必是坏事,关键是看泡沫能否真正为实体经济最终创造价值。从美国历史上几次泡沫来看,早年的铁路股投机狂潮,对美国的铁路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后的钢铁股及军工股投资热,让美国的钢铁产业和军工业获得了明显提升。最近一次的网络经济热潮,同样成就了美国网络时代的高科技产业,实现了美国现代产业升级。
  因此,由刻意关注资本市场点数高低,转而通过加大股票供给平衡市场供求,本身是调控理念的升华。利用难得的资金供给旺盛时期,我们一方面可以实现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又得以借助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广泛性,让"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油等带来国民财富的同步增长,实现民族经济兴旺的盛世。站在这个角度,投资者大可不必为A股市场短期的涨跌而杞人忧天,秉持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心态,自然可以获得理性的回报。                                                             □马红漫 
 
分享到: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