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会刊 » 卷首语 » 返回
卷首语

古人的"节约型社会"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3-18  来源:中国库存信息  作者:海潮  浏览次数:6
   闲来读史,就有关古人对"节约型社会"的观点、论述颇有一番感想。诸代有识之士,从营造社会节俭的风气,到构建一个节约型社会的理想;从平实朴素的节约观,到高屋建瓴的治国安邦之策,都有着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认知。所谓开卷有益,触古通今,不妨撷来供读者阅鉴。
  晋代的潘岳在《藉田赋》中言:"图匮于丰,防俭于逸。"意谓丰年之时要防备不足,宽舒之时要防备缺少。《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提醒人们:"节用储蓄,以备凶灾。"这里所说的"凶",指为荒年。《礼记·檀弓下》论道:"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意为如果一个国家滋长了铺张浪费,讲奢华的风气,要教化人们讲节俭,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之论点近似的是《史记·管仲列传》所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意为随着人们温饱了,生活富裕了,文明程度也要不断提高。《墨子·辞过》则提醒人们:"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赠友五首》中亦谈到:"量入为出,上足下亦安。"而荀子在《天论》中则阐明自己的治国观点:"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里"强本"指的是加强农业这个根本和节约财力物力同等重要。而宋代的欧阳修在《原弊》中也谈到:"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他强调构建“节约型社会”必须要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来实现。
  不论是在封建社会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时期,还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盛唐乃至宋代,历代名家、学者的构建“节约型社会”之论,治国安邦之策,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亦颇值得今人借鉴。
  "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晋代学者葛洪内涵深刻的警言,也揭示了而今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所在。
 
分享到:
同类资讯